行业新闻
Industry News
国家级教学名师
严谨治学 匠心育人
近日,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制剂创新技术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任理学院杜凤沛教授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这是国家级人才项目中唯一侧重考察教育教学和育人业绩的奖项,是一份国家级重磅荣誉。
杜凤沛教授
一、
个人简介
杜凤沛,中国农业大学领军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理学院副院长、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兼任教育部大学化学课程教指委委员、全国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制剂创新技术工作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化学会农业化学专委会委员。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30余项科研项目,主持教育部、北京市等5项教学研究项目,发表学术论文140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3项,5项发明专利实现成果转化,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共获得省部级及以上教学奖励11项,其中成果奖8项,个人奖3项;培养研究生40名,指导本科生获省部级及以上竞赛奖励50人次。
荣获学校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奖、学科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物理化学实验课程建设奖、教学勤奋耕耘奖等。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中国农业大学首届大北农教学名师奖”、“共享课程教学名师奖”、2007年和2023年“宝钢优秀教师奖”等奖励。
二、
先进事迹摘录
杜凤沛教授,从教24年,从未间断过本科教学,主讲《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实验》、《表面及胶体化学》、《表面及胶体化学实验》等课程,2022年春季所授三门课程均名列同类课前十,《表面及胶体化学》名列第一。杜凤沛教授注重理农结合、科教融合,将立德树人有机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发挥课程育人和思政教育的作用,得到师生好评,受邀到北京林业大学等30所院校交流经验。因在教书育人、师德建设等方面表现突出,受邀在2013年学校“重托·使命”师德论坛作了典型汇报并获重点报道。2016年作为首都教育界代表受邀参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举办的春节团拜会。
1.“幽默与知识并存:
杜老师在课堂上的独特魅力”
杜凤沛教授关心学生,注重学生的课堂体验,讲课形式幽默风趣,讲课内容精准丰富,教学方法新颖独特,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教学评价连年连续“优秀”,是学生心中“最喜欢的老师”、“大先生”。同学们也为能够遇到杜老师、聆听杜老师的课程而倍感幸运,期待杜老师的授课。杜凤沛教授主持的《物理化学》课程是学校首批建设的在线课程,已在中国大学慕课和智慧树网站上线5年,20余所学校学生选课。主持建设了物理化学实验、表面及胶体化学实验等5000分钟的线上教学资源,截止目前使用量超过50万人次,极大促进了师生互动和教学质量的提高。2021年被评为智慧树共享课程教学名师。
2.“推动人才培养改革,
提升知农爱农能力”
杜凤沛教授面向党和国家对粮食安全、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等涉农领域高层次化学人才的战略需求,结合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和新农科育人格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着力解决农业院校化学专业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特色不明、“知农爱农”情怀不深,“强农兴农”能力不足等共性问题。改革课程体系,解决知识宽度不够、深度不足、交叉融合不充分问题。加强一流课程建设,建设课程思政素材库,从知识、认知、实践、文化四维度强化“知农爱农”情怀教育;以农业化学领域国家重大项目为选题,开展挑战性学习,培养学生多学科交叉分析、创新思维能力、家国情怀、团队合作、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和意识;理科文讲,加强过程评价,加大非标准答案型和学生自主命题的题目考试,变考知识为主为能力为主。着力提升教师团队教学科研水平,打造了一个充满活力、全面发展的高水平教学团队,将课程在知识传授、能力提升、价值塑造三个层面的育人使命落到实处。
3.“科研教学双肩挑,
助力国家战略需求”
杜凤沛教授始终坚持科学研究是教学能力提升真正推动力的思想,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在年均承担430自然学时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科研工作,秉持着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科研态度,做能够落地的科研,根据我校特色和国家战略需求形成了有优势的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农药剂量传输的规律与调控机制、高效绿色农药助剂和制剂研发等工作,通过表面化学、胶体化学与农药学的交叉与融合,为国家农化产品的高效利用、减量增效和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理论、新产品和新技术。在高校绿色农化产品的创制、药液与植物靶标叶面相互作用的规律、调控机制及减量化使用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性结果,获得突破性进展,得到国际国内同行的广泛关注,并在国内引领形成了新的研究方向。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30余项科研项目,总入校经费近1700万元,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13项,其中5项专利实现了转化,发表学术论文140篇。
编辑丨李豫婷
责编丨李 璐
来源:中国农业大学本科教育教学